央广网丽水12月26日消息(记者杨正弘)浙江省丽水市素有“秀山丽水”之称,缙云县位于丽水市腹地,是一方绿水青山环绕的生态宝地。除了大名鼎鼎的缙云烧饼外,缙云还孕育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缙云麻鸭。缙云麻鸭凝聚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殖技艺和饮食文化,为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舌尖风味”。
麻鸭因其浅棕灰色的羽毛酷似麻雀而得名,在这一宝贵资源的深度开发上,缙云人可谓创意无限。小麻鸭不仅仅是餐桌美味,还形成了集保种育种、畜禽养殖、肉食加工、羽毛制作和体育竞技于一体的庞大产业链,年产值高达23亿元,带动了1.4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增收。
从“四万鸭农闯天下”到“掌握农业养殖‘芯片’”
“在我们缙云,麻鸭已经是‘一毛不剩’了。”浙江欣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走进国家级缙云麻鸭保种厂,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鸭舍映入眼帘。这里的麻鸭可谓是“上过健身房”的特色品种,保种场为它们专门打造了集栖息、游泳为一体的“健身中心”。在缙云秀丽山水的环绕下,麻鸭们或在专属跑道上悠然漫步,或在水池中畅游,尽享“惬意鸭生”,缙云麻鸭肉质紧实的秘诀就在于此。
麻鸭水池中畅游,尽享“惬意鸭生”(央广网记者杨正弘摄)
虞挥向记者介绍,缙云麻鸭是蛋用型鸭,产蛋量高,在500天日龄后便可用于加工,适合制成五香、卤味、梅干菜等多种风味,还能进一步加工制成鸭舌、鸭爪、鸭脖和鸭翅等休闲食品,品类多达40余款。“缙云麻鸭‘全身都是宝’。”虞挥说。
缙云曾有着“四万鸭农闯天下”的传奇故事。虞挥自豪地称自己是地道的“鸭三代”,当年,虞挥的父辈们赶着一群麻鸭,从缙云出发,跨越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艰辛跋涉,甘苦自知。“那时更多是靠天吃饭。”虞挥回忆道,如今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品种研发,为的是掌握农业养殖的“芯片”。
缙云麻鸭保种场作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肩负着缙云麻鸭优质种源的选育重任。2021年,农业农村部授予该基地“国家缙云麻鸭保种场”称号。目前,保种场年供种能力达100万只,可服务全国2000余户养殖户。
“我们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通过科学选育,不断提升缙云麻鸭的品质和产蛋性能。”虞挥指着一排排规划有序的鸭舍介绍说,这些独立分隔的鸭舍就是一个个“实验观察对照组”,为的是筛选出最优良的品系。
独立分隔的鸭舍就是一个个“实验观察对照组”(央广网记者杨正弘摄)
在产业链下游,虞挥创办的缙云麻鸭加工厂年产规模可观:生产加工缙云麻鸭150万只,鸭蛋产量达450吨。企业与宁波大学食品学院联手,深耕缙云麻鸭健康卤味项目。目前已成功打造“仙都有礼”“快乐达人”“茭绿”三大子品牌,产品线涵盖卤味鸭、咸鸭蛋、老鸭煲预制菜等60余种特色产品。
“从孵化养殖到食品深加工,我们正在向三产融合迈进。”虞挥说,丽水的独特地貌特征“九山半水半分田”限制了大规模农业的发展,需要打造精品农业,麻鸭作为中高端鸭类品种,与之契合。“未来,我们要继续深耕高品质农业,进一步塑造缙云麻鸭品牌影响力。”
从“麻鸭情怀”到“金色羽杆”
“我和我先生都是‘鸭二代’,双方父母在20世纪80年代都以养鸭为业。基于‘麻鸭情怀’,我们选择回到家乡缙云,创办了羽毛球生产企业。”浙江盛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娅告诉记者,之前在和虞挥对接时,他们发现虞挥基地里麻鸭羽毛的长度符合羽毛球生产标准。“最初只是抱着试验的心态,没想到生产出的成品深受球友青睐,这也坚定了我们扩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信心。”
麻鸭羽毛制作的毛片(央广网记者杨正弘摄)
缙云麻鸭的鸭毛正成为羽毛球生产行业的新宠。据杨娅介绍,麻鸭羽毛别具特色:其羽毛中带有浅棕色,虽需额外加工,但独特的金色羽杆为成品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美感。轻巧耐打是麻鸭羽毛球最大的优势,这一特性也使制作精良的麻鸭羽毛球能在市场上占据中高端定位,公司十分看好其未来市场潜力。
麻鸭羽毛球有独特的金色羽杆(央广网记者杨正弘摄)
在浙江盛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羽毛球工厂内,每根羽毛都有专属“身份证”。杨娅告诉记者,为提升麻鸭羽毛球品质,企业引进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分选设备。其中,配备高清摄像头的自动分等机堪称“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羽毛特征,犹如人脸识别技术般先进。这套系统单台日均可处理5万根羽毛,将其细分为25个品类,并自动记录折印、修剪、粗细、毛色等关键参数,实现了羽毛分选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杨娅正在检查麻鸭羽毛毛片质量(央广网记者杨正弘摄)
以前人工分选时,工人平均每小时仅能分拣机器产能的三分之一,且只能将羽毛球分为十个等级。“自从引进智能分选设备后,我们的分选效率提升了3倍,而且机器识别的准确率远超人工。”杨娅介绍说,随着产品质量升级换代,企业推出的高端羽毛球产品,在市场广受好评。
科技创新引领下,缙云麻鸭相关农业产业迸发出了新的活力,相关产业链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3-127085.html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每日健身”最终“一毛不剩”,金色羽杆撬动23亿元产业链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